【推荐】20万国库存未消莫让重卡节能减排成空谈
20万国Ⅲ库存未消 莫让重卡节能减排成“空谈”
临近年末,各大重型卡车企业和经销商的神经,又一次因国Ⅳ绷紧。因为距2014年1月1日,这个被业界揣测是全国实施国Ⅳ标准排放的日期,已经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据估算国内还有20万辆国Ⅲ车库存未消化,如果强行推国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排放升级道路上,我国一直都是采取本末倒置的推广方式,往往是先逼着企业生产合格的产品,到下一个实施排放升级的时候,油品等配套设施才姗姗来迟,达到上一个油品标准。
油品和相关配套设施拖后腿,各地检测和监管力度不给力,国Ⅳ排放升级显现走国Ⅲ升级的老路的迹象。
态度不清20万辆国Ⅲ库存未消
据我了解,现在国内还有20万辆国Ⅲ车库存还未消化。如果政府在全国强行推国Ⅳ,而不给企业足够时间消化这些库存的话,损失太大了。某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现实问题。
中国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排放标准是2009年6月1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颁布实施的。此后其实施时间,从最早预定的2011年1月1日推迟到2012年1月1日,然后又延后至2013年7月1日。
最后,环保部再次发布消息称:鉴于目前满足国Ⅳ标准需求的车用柴油供应仍不到位,严重制约国Ⅳ标准实施进度。为保证标准实施效果,根据车用燃料供应实际,决定分车型、分区域实施国Ⅳ标准。
按理来说,2013年7月1日起,全国就已经开始陆续实施国Ⅳ柴油排放标准,市场上不该有如此多的国Ⅲ产品在销售,现实情况却是,政府一直给市场以不准确的信号,这让相关制造企业也十分茫然,它们大多只能凭自己的判断,跟着市场走。
政府一直没有表明清晰的态度,各企业也没有完全按照发布的时间节点做准备。相关企业负责人解释道。
不过,国Ⅳ排放标准一而再再而三被推迟的好处是,给整车企业和发动机企业留下了充足的时间,掌握产品升级至国Ⅳ的技术。据调查了解,在这两年间,很多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均已做好迎接国Ⅳ产品升级的准备。
如今,限制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燃油发动机的技术问题,而是市场上车用柴油的油品甚至都不能达到国Ⅲ标准的更大的问题。
本末倒置配套设施依旧拖后腿
此前推迟实施是因为油品未配备到位,现在全国分步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国Ⅳ油和尿素,这两个实现国Ⅳ排放的关键减排设备依旧迟迟未配备到位。其结果是导致国Ⅳ产品受市场冷遇,市场推广十分艰难。很多企业都在降价销售国Ⅳ,车企效益也在下降。相关业内人士指出。
济南银月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尹鹏,谈及国Ⅳ的销售情况也很苦恼。油品不到位,用户对目前市面上的国Ⅳ产品不是很认可。虽然我们搞了活动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尽管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知,在提升燃油品质问题上,要求石油炼制企业加快升级改造,也拟定了一个时间目标,但是其依旧没有给中石油和中石化等炼油企业一个确切且严格的达标期限。
只说,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在2015年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17年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同时,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石化今年5月才完成国Ⅲ普通柴油的升级,至于国Ⅳ标准柴油,中石化的计划则是要到2015年起才能提供。
加快油品升级刻不容缓,国Ⅱ升国Ⅲ排放标准阶段引起的系列问题,就是前车之鉴。当前,由于油品和尿素加注站等配套设施不到位,假国Ⅳ等乱象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相关监管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快油品和尿素配套要素的供应,遏止乱象重演。
加快油品升级刻不容缓
产品升级检测监管技术不给力
汽车硬件设施配备的升级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让国Ⅳ排放实施下去,真正达到节能减排效果,而不是形式主义,监管一定要跟上。
如果尿素用完了,排放超标了,车上配备的传感器就会主动报警,但是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如果用户为节省费用私自拆除,那么国Ⅳ排放标准也成为空谈。某重卡品牌河南市场负责人表示。
此外,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使用后处理系统的国Ⅳ车辆不能定时添加尿素,其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甚至大于国Ⅲ标准的车型。
再则,如果检测和监管技术后期不给力,也会给市场规范带来很大的困扰。一些监管部门,执法也不严,给钱就能上牌,不管真假,而一些边远地区的监管和检测部门,甚至根本不具备识别国Ⅳ车的能力。中国重汽成都王牌商用车公司总经理助理杜福阳指出。
且不说排放法规不严、技术水平较弱的区域如此,就连北京,其对排放是否符合标准的车辆管理,也有诸多漏洞。
前不久,有媒体爆出,北京从入夜起,有数万辆从外地贴着国Ⅲ绿标的重型卡车进京。而很多外地司机却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开的车是不是达到国Ⅲ标准。反正弄上这个挺容易的,不是事儿。一位来自山东的司机说,他就把车开到当地交警队车管所搞了一个。
历次的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外地车辆伪造绿标,而有的车辆出厂上市时就造假,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在环保标准上做手脚,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分析道:上国Ⅲ标准需要1万,国Ⅲ升成国Ⅳ需要3万,一些厂家为了节约这些成本,在车辆出厂时就把环保标识贴好了,这在行业内都是公开的秘密,这就是缺乏监管的结果。
就此看来,相关部门尚未履行的还有很多,国Ⅳ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 2023-01-16安徽省副省长何树山一行赴华菱星马集团调研【资讯】
- 2023-01-16东风康明斯荣获2014年金蜜蜂员工关爱奖【资讯】
- 2023-01-16大运河畔2022年崛起新地标【资讯】
- 2023-01-16常柴员工高宇在全国品牌故事演讲大赛上获奖【资讯】
- 2023-01-16常年零故障Catreg卡特助云全宾闪耀京北新城【资讯】
- 2023-01-16春茶飘香科学仪器让你饮一壶好茶【资讯】
- 2023-01-16独家九项肉类加工机械行业标准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资讯】
- 2023-01-16蔡惟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须把握八大关键环节【资讯】
- 2023-01-16传山东重工洽购德叉车生产商凯傲25股权【资讯】
- 2023-01-16发改委公布4个已核准的风电工程项目【资讯】